為響應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倡議的“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合肥學院壽州文旅融創團隊前往國家級歷史名城——壽縣,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8月3日,成員們來到了擁有“會說話的鑼鼓”的壽縣,開啟了一段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州鑼鼓”的奇妙對話旅程。
作為楚文化的一朵奇葩,壽州鑼鼓以其特有的“鋼鑼”、曲牌名,清脆洪亮的鼓聲,傳統的鑼鼓譜精華在沿淮流域打擊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古老楚文化積淀的產物。
走進壽縣文化館,古樸與現代交織的建筑風格映入眼簾。進入接待室,壽州鑼鼓市級非遺傳承人王傳陽向成員們講述他和鑼鼓之間的不解情緣。壽縣有句老話這么說:“一天不摸鑼,心里沒著落;三天不打鼓,渾身不舒服?!眽壑蓁尮囊怨爬嫌譄崃业男问?一直伴隨著壽縣人民的點滴生活。王傳陽就是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接觸了鑼鼓,迷上了鑼鼓。
正所謂“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更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倍鴰椭鮽麝栐炀妥陨砑妓嚨娜耸撬睦蠋煛_西林,也是壽州鑼鼓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成員們在驕陽似火的正午見到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爸灰袩釔鄣哪贻p人來學打鑼鼓,我就愿意傾囊相授!”羅西林也是從小在鑼鼓文化熏陶下接到了傳承的炬火。正因如此,他深刻地明白培養一名好的傳承人的不易。
羅西林一直致力于讓鑼鼓走出壽縣,走向中國,走向世界,他將非遺傳承視為自己的使命,成員們深刻體會到這位老人對這一文化遺產的熱愛與責任感,嘗試將這一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社會相結合,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桐華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鑼鼓隊隊員里一名高二的男生如是說道:“能夠學習傳承壽州鑼鼓的技藝,我感到非常自豪。壽州鑼鼓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瑰寶,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門藝術?!彼脑捳Z擲地有聲,他還表示,將繼續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技藝,為壽州鑼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薪火相傳,方能永存?!眽劭h鑼鼓在一代代的努力下得以相承,歷史因銘記而不衰,文明因傳承而不滅。燦若星辰的鑼鼓非遺文化在歷史的云煙中銘刻輝煌的過去,在世代的傳承下見證精彩的現在,更是在歷久彌新中孕育美好的未來。成只有一代代年輕人的接續努力,才能夠讓非遺的星火長亮不熄,讓壽州鑼鼓這門非遺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